80後翻生車衣廠 拉20女工「啤」口水肩搵食
80後Kath打寫字樓工多年,與一般香港人一樣,因長期坐姿不正確引致胸椎受傷,幾經掙扎被逼辭職,專心在家休養。那時碰巧有朋友生小孩,Kath無聊間以僅有的中學家政技巧,用了2天親手製作口水肩、鞋和頭飾給朋友,在facebook貼post竟有網上轉載大受歡迎,令她萌生自家製作的念頭,並於2014年投資近60萬成立BBshop。現時月產2000件製品,旺季更達萬件,歌手梁詠琪(Gigi),蜘蛛媽媽(鄭麗莎)等名人都有幫襯。2015年Gigi從BBshop為女兒購買繡名口水肩後,在微博張貼與女兒Sofia戴上繡名口水肩的合照,公開支持「香港製造」品牌,大大提高公司名氣。
由「工廠妹」年代做起、已入行四十年的惠兒,現時幫Kath管理車間運作,剪裁車縫及出貨等,「以口水肩為例,做一件大約需2個鐘頭。」在旁的Kath聽罷即笑言,「如果係我,應該要兩日。」員工們相處融洽,惠兒亦願意指導同事。女工蔡姐指,30年前車一打袖$4,薪金多勞多得,斷件計,所以「車少一件就賺少了」。而現在時薪計算($60),心理壓力較少,價錢合理。BBshop現有20個可調動人手,包括2名全職女工,6名兼職及2名學徒。除了婦女,公司亦聘請熱衷於製衣的大學生,「製衣業斷層十幾年,希望傳承落去,唔想埋沒這門手藝。」
三年前開始製衣生意時,Kath請教過不少製衣業前輩,都斬釘截鐵:「唔好做,呢盤生意唔賺錢!」五六十年代本地生產模式,是品牌找工廠製作,再銷售出口。深感香港工業模式轉型導致工廠沒落,Kath曾考慮外判工序予工廠,但她參考其他公司經驗後,認為BBshop能嘗試一種新模式:manufacturer to customer(工廠直接到客人),既減省成本,亦掌握質素。
「以前女工車領的車領、車袖的車袖,我反而傾向請all-round(全能)型的人,整件衣服都是一人完成」,由於分工減少,人力支出亦減少兩成。從傳統製衣廠的「大小分科」模式,轉到現在的「全能型」員工,有師傅曾因不妥協而分道揚鑣,此Kath深明營運之道在乎互信,「生意要顧及好多,走到今天全因互信,呢度係同事們一齊打拼出來!」
最初對製衣認識不深,Kath常跟惠兒去車行(購買車衣機的地方),詢問車行有關車衣機知識,毫不懈怠。工場共有18台不同功能的車衣機,如鈒骨車,平車,繡花車等,為了減輕維修成本和損壞率,有製衣廠結業Kath就把車衣機回購。即使運作數十年,車衣機仍順暢裁縫,細看下,二手車上淡劃的道道痕跡,曾幾何時也陪伴著女工們度過苦悶又重覆的日與夜。